<攝紀專欄> 關於M43系統的現在與未來&跟其他系統的差異
前言:
目前市面上所販售的數位相機產品,其主流依照感光元件尺寸分別為:
而這四種感光元件當中,尺寸最大的是Full-Frame(FF),目前俗稱為全片幅。
但由於SONY推出次世代FF數位相機A7的關係,該機因為無傳統單眼相機的反光鏡結構,故擁有輕巧化的機身,跟不俗的影像品質,一舉奪下目前市場無反光鏡數位相機市場龍頭寶座。
一.
SONY在2013年推出的A7,是第一台全片幅尺寸的無反單眼相機,由於A7本身捨棄了傳統數位單眼相機有的反光鏡跟五菱鏡,使得機身可以大幅縮小,而縮小機身帶來的直接效益就是重量減輕。
我必須說,在這個手機的照相功能漸漸強大的時代,一般的數位相機已經被淘汰,只剩下一些有特色的數位相機能存活。例如:SONY的RX系列、Panasonic的LX系列以及著名的RICOH GR系列等等。
要說服消費者帶一台重量頗重的數位單眼相機出門需要非常大的理由。因為手機照片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除了一些攝影愛好者之外,普通人幾乎不會將這麼重的相機帶在身旁。
現在各家都在將機身往輕巧化的方向設計,只要去除單眼相機中反光鏡跟五菱鏡,機身的體積很容易就能夠縮小。
或許未來,無反會成為潮流。而目前,是由SONY領導這股潮流。
但這是指全片幅的情況,那麼小一點的片幅呢?
其實全片幅之上,還有個中片幅跟大片幅,但這兩種片幅所針對的並不是一般消費者,而是商業職業的範圍。
但全片幅這個翻譯更容易讓人以為全片幅就是最大的感光元件。不過目前市場就是這樣稱呼。
從前一台全片幅的數位相機的高單價讓一般消費者無法輕易擁有,再加上那驚人的體積跟重量,讓普通人無法一親芳澤。但目前一台全片幅的機身最便宜只要4萬就擁有(這裡不說該機的性能跟設計),讓許多預算差不多的買家也踏入了這個世界。
那麼是否比較小的片幅就沒有辦法跟全片幅抗衡呢?小片幅未來會被淘汰嗎?
我想這是很多比較小的片幅的使用者會有的疑問。
二.
大感光元件跟小感光元件最明顯的差異就在於高感光度時所產生的雜訊,這對畫面品質會有直接的影響。
除了雜訊,大感光元件的數位相機一般來說畫素也會較高,相對於M43系統的兩千萬畫素跟
APS-C系統的兩千六百萬畫素,FF尺寸可以做到六千萬畫素。
但並不是畫素越高越好,越高的畫素帶來更好的解析力還有更好的裁切品質,但是如果在光線不足的地方或者使用長時間曝光,高畫素也會帶來缺點,由於像素密度太高的緣故。
而高畫素帶來的數位檔案容量也很肥大,連帶你的家用系統也需要更新。
但畫素高帶來的最直接效應,就是讓消費者認為該廠牌的產品擁有高人一等的實力。
必須重申,高畫素不等於高畫質。
將畫素提高並不是件困難的事,但是為何小片幅無法像大片幅這樣做呢?
那是因為剛剛說到的像素密度的關係。
這裡我引述網友的文章,這裡解釋的淺顯易懂。
<感光元件比較小,畫素越大,照片尺寸就越大,
假設相同大小的感光元件,如aps-c,
不同畫素的相機,如1500萬畫素,跟2400萬畫素,
aps-c要放大到1500萬畫素的大小,假設要稀釋10倍,
如果要放大到2400萬畫素,假設要稀釋20倍,
2400萬畫素的照片精細度就不如1500萬畫素的照片,
所以,理論上,相同大小的感光元件,畫素越低,畫質會越好。
另一個比方,
相同都是3200萬畫素的相機,
一台是aps-c的感光元件,一台是ff的感光元件,
假設aps-c要稀釋八倍,ff假設只要稀釋兩倍,
所以,理論上,相同的畫素,感光元件越大,畫質會越好。>
如果在M43感光元件塞入六千萬畫素,那畫質肯定比手機還糟糕。
受限於片幅大小, M43系統&APS-C系統的畫素都在2千萬上下徘徊。
重點來了,目前全片幅的機身體積也壓下來,跟小片幅的機種差距不大了,
那麼小片幅的機種有何優勢跟全片幅抗衡呢?
大片幅的優點:
大片幅的缺點:
有錢的話還是直上全片幅機種吧,免得日後看著人家照片上火。
M43系統&APS-C系統從來不是要在相片品質上跟FF比高下,那不是它們的戰場。
受限於感光元件的尺寸,照片質量還是會有差異。
但M43系統&APS-C系統帶給用戶是更輕便的重量跟更親民的價格,更重要的是這兩個系統能帶給你不差的畫質。
如果你是那種喜歡100%放大欣賞MD臉上瑕疵的那種人當我沒說,你直接跳過這兩個系統。
但如果你不是這種極端的用戶,M43系統&APS-C系統 絕對夠用了。
APS-C系統中,比較用心經營的絕對就是FUJIFILM,該家的外型設計跟照片發色一直都很有特色,再加上本家的鏡頭群。
SONY的A6000系列機種當然也很不錯,但我認為SONY並沒有很用心在經營這一塊,或許是因為A7系列才是他們的重點。反正SONY用戶遲早都要上A7的,何不一開始就用?
接著M43系統,是目前市場上尺寸最小也最輕便的系統。
這系統主要就兩家在做機身,但最近松下也踏入無反全片幅相機這片紅海。
因為松下,讓許多M43用戶擔心M43沒有未來了,被拋棄了。開始拋售手上的器材。
這無可厚非,因為目前看來,全片幅機種是主流,未來也可能是。
M43的優勢在於鏡頭跟機身比起其他片幅來說還要更輕巧。
很多人常說O家的PRO鏡又大又重,跟全片幅的鏡頭差距不明顯。這很明顯是在睜眼說瞎話。
我們拿M43的 17mm F1.8這顆鏡頭跟FF的 35mm F1.8來比較,很明顯大小差很多。
更不用說其他變焦鏡,如果是長焦鏡,大小的差異會更明顯。
全片幅機種降價,機身加鏡頭還是要將近8-9萬的價格,這對一般消費者來說還是太高了。
更何況即使機身變小,高階鏡頭的尺寸還是小不下來的。光學的進步跟數位科技的進步相比,就像在原地踏步。
M43系統給你輕便的重量,夠用的畫質以及各種焦段的鏡頭。
不用怕要用甚麼焦段沒有,鏡頭群豐富也是M43的優點。
M43系統比較少人知道的優勢還有在於微距跟長焦的部分。
三.
M43系統的優勢在於輕便跟不錯的畫質,即使做到長焦段的鏡頭還是會比FF同樣焦段的鏡頭輕上許多。
M43系統跟APS-C系統的畫質差異以及感光差異幾乎沒有分別,我反而覺得APS-C這種不上不下的系統定位很尷尬,看CN兩家不用心經營就能看得出來。
如果是M43系統想要升級,可以跳過APS-C直接上FF。
M43跟FF就像在天平的兩邊,不是誰要取代誰,而是各有各的功用。
想要追求極致畫質當然就選FF,想要輕便當然就選M43,畫質也不差。
最後決定消費者購買相機的最主要因素:價格
現在M43的高級機種幾乎都在5萬上下(含鏡頭),在價格上的確是碰觸到FF單機身的價格。
但老實說,要發揮FF機種的實力,用普通KIT鏡絕對不夠,一定要配上原廠的高階鏡頭。
如果你買了FF卻沒預算買原廠高階鏡頭,那我認為..你是浪費了那台機身。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FF的畫質,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FF的重量。即使在目前FF機身普遍做小,但是優質鏡頭體積一樣龐大,這是光學的技術問題。
M43旗艦機身所附贈的鏡頭,拿O家的em1 mark ii來說,這台相機就附上了12-40 F2.8PRO鏡頭,非常超值!!
可以說不用再買其他鏡頭,這支鏡頭已經是O家高級水準。
即使你買單機身,M43各種價格適當,大小剛好的鏡頭也任你挑選。一般消費者對於小片幅相機能接受的價格範圍,大概就是在4萬上下。因為如果再上去就已經摸到FF的邊。
這點不管是M43或者APS-C都是一樣的,兩種系統的旗艦都在5萬左右,
如果未來能在價格上跟FF有所區別,我想會有更多消費者願意使用較小片幅的系統,
這些系統已經可以給你很好的影像品質,稍微低廉的價格。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利用手上的器材,而不是一昧地買高階器材。
目前市面上所販售的數位相機產品,其主流依照感光元件尺寸分別為:
- M43系統(OLYMPUS&Panasonic)
- APS-C (SONY&NIKON&FUJIFILM)
- APS-H(CANON)
- FF(SONY&CANON&NIKON)
而這四種感光元件當中,尺寸最大的是Full-Frame(FF),目前俗稱為全片幅。
但由於SONY推出次世代FF數位相機A7的關係,該機因為無傳統單眼相機的反光鏡結構,故擁有輕巧化的機身,跟不俗的影像品質,一舉奪下目前市場無反光鏡數位相機市場龍頭寶座。
一.
- 目前由SONY領導的無反數位相機市場
SONY在2013年推出的A7,是第一台全片幅尺寸的無反單眼相機,由於A7本身捨棄了傳統數位單眼相機有的反光鏡跟五菱鏡,使得機身可以大幅縮小,而縮小機身帶來的直接效益就是重量減輕。
我必須說,在這個手機的照相功能漸漸強大的時代,一般的數位相機已經被淘汰,只剩下一些有特色的數位相機能存活。例如:SONY的RX系列、Panasonic的LX系列以及著名的RICOH GR系列等等。
(SONY RX系列 高素質隨身卡片機)
(RICOH GR系列 街拍神機)
(Panasonic LX系列 復古機械式手感 半專業機種)
要說服消費者帶一台重量頗重的數位單眼相機出門需要非常大的理由。因為手機照片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除了一些攝影愛好者之外,普通人幾乎不會將這麼重的相機帶在身旁。
現在各家都在將機身往輕巧化的方向設計,只要去除單眼相機中反光鏡跟五菱鏡,機身的體積很容易就能夠縮小。
或許未來,無反會成為潮流。而目前,是由SONY領導這股潮流。
但這是指全片幅的情況,那麼小一點的片幅呢?
其實全片幅之上,還有個中片幅跟大片幅,但這兩種片幅所針對的並不是一般消費者,而是商業職業的範圍。
但全片幅這個翻譯更容易讓人以為全片幅就是最大的感光元件。不過目前市場就是這樣稱呼。
從前一台全片幅的數位相機的高單價讓一般消費者無法輕易擁有,再加上那驚人的體積跟重量,讓普通人無法一親芳澤。但目前一台全片幅的機身最便宜只要4萬就擁有(這裡不說該機的性能跟設計),讓許多預算差不多的買家也踏入了這個世界。
那麼是否比較小的片幅就沒有辦法跟全片幅抗衡呢?小片幅未來會被淘汰嗎?
我想這是很多比較小的片幅的使用者會有的疑問。
二.
- M43系統&APS-C系統
大感光元件跟小感光元件最明顯的差異就在於高感光度時所產生的雜訊,這對畫面品質會有直接的影響。
除了雜訊,大感光元件的數位相機一般來說畫素也會較高,相對於M43系統的兩千萬畫素跟
APS-C系統的兩千六百萬畫素,FF尺寸可以做到六千萬畫素。
但並不是畫素越高越好,越高的畫素帶來更好的解析力還有更好的裁切品質,但是如果在光線不足的地方或者使用長時間曝光,高畫素也會帶來缺點,由於像素密度太高的緣故。
而高畫素帶來的數位檔案容量也很肥大,連帶你的家用系統也需要更新。
但畫素高帶來的最直接效應,就是讓消費者認為該廠牌的產品擁有高人一等的實力。
必須重申,高畫素不等於高畫質。
將畫素提高並不是件困難的事,但是為何小片幅無法像大片幅這樣做呢?
那是因為剛剛說到的像素密度的關係。
這裡我引述網友的文章,這裡解釋的淺顯易懂。
<感光元件比較小,畫素越大,照片尺寸就越大,
假設相同大小的感光元件,如aps-c,
不同畫素的相機,如1500萬畫素,跟2400萬畫素,
aps-c要放大到1500萬畫素的大小,假設要稀釋10倍,
如果要放大到2400萬畫素,假設要稀釋20倍,
2400萬畫素的照片精細度就不如1500萬畫素的照片,
所以,理論上,相同大小的感光元件,畫素越低,畫質會越好。
另一個比方,
相同都是3200萬畫素的相機,
一台是aps-c的感光元件,一台是ff的感光元件,
假設aps-c要稀釋八倍,ff假設只要稀釋兩倍,
所以,理論上,相同的畫素,感光元件越大,畫質會越好。>
如果在M43感光元件塞入六千萬畫素,那畫質肯定比手機還糟糕。
受限於片幅大小, M43系統&APS-C系統的畫素都在2千萬上下徘徊。
重點來了,目前全片幅的機身體積也壓下來,跟小片幅的機種差距不大了,
那麼小片幅的機種有何優勢跟全片幅抗衡呢?
大片幅的優點:
- 畫質
- 高感光度躁點
- 寬容度大
大片幅的缺點:
- 價格還是比其他片幅價位高
- 鏡頭價位也比其他片幅價位高/重量也重
- 檔案肥大
有錢的話還是直上全片幅機種吧,免得日後看著人家照片上火。
M43系統&APS-C系統從來不是要在相片品質上跟FF比高下,那不是它們的戰場。
受限於感光元件的尺寸,照片質量還是會有差異。
但M43系統&APS-C系統帶給用戶是更輕便的重量跟更親民的價格,更重要的是這兩個系統能帶給你不差的畫質。
如果你是那種喜歡100%放大欣賞MD臉上瑕疵的那種人當我沒說,你直接跳過這兩個系統。
但如果你不是這種極端的用戶,M43系統&APS-C系統 絕對夠用了。
APS-C系統中,比較用心經營的絕對就是FUJIFILM,該家的外型設計跟照片發色一直都很有特色,再加上本家的鏡頭群。
SONY的A6000系列機種當然也很不錯,但我認為SONY並沒有很用心在經營這一塊,或許是因為A7系列才是他們的重點。反正SONY用戶遲早都要上A7的,何不一開始就用?
重量
接著M43系統,是目前市場上尺寸最小也最輕便的系統。
這系統主要就兩家在做機身,但最近松下也踏入無反全片幅相機這片紅海。
因為松下,讓許多M43用戶擔心M43沒有未來了,被拋棄了。開始拋售手上的器材。
這無可厚非,因為目前看來,全片幅機種是主流,未來也可能是。
M43的優勢在於鏡頭跟機身比起其他片幅來說還要更輕巧。
很多人常說O家的PRO鏡又大又重,跟全片幅的鏡頭差距不明顯。這很明顯是在睜眼說瞎話。
我們拿M43的 17mm F1.8這顆鏡頭跟FF的 35mm F1.8來比較,很明顯大小差很多。
更不用說其他變焦鏡,如果是長焦鏡,大小的差異會更明顯。
價格
全片幅機種降價,機身加鏡頭還是要將近8-9萬的價格,這對一般消費者來說還是太高了。
更何況即使機身變小,高階鏡頭的尺寸還是小不下來的。光學的進步跟數位科技的進步相比,就像在原地踏步。
M43系統給你輕便的重量,夠用的畫質以及各種焦段的鏡頭。
不用怕要用甚麼焦段沒有,鏡頭群豐富也是M43的優點。
M43系統比較少人知道的優勢還有在於微距跟長焦的部分。
三.
- 結論
M43系統的優勢在於輕便跟不錯的畫質,即使做到長焦段的鏡頭還是會比FF同樣焦段的鏡頭輕上許多。
M43系統跟APS-C系統的畫質差異以及感光差異幾乎沒有分別,我反而覺得APS-C這種不上不下的系統定位很尷尬,看CN兩家不用心經營就能看得出來。
如果是M43系統想要升級,可以跳過APS-C直接上FF。
M43跟FF就像在天平的兩邊,不是誰要取代誰,而是各有各的功用。
想要追求極致畫質當然就選FF,想要輕便當然就選M43,畫質也不差。
最後決定消費者購買相機的最主要因素:價格
現在M43的高級機種幾乎都在5萬上下(含鏡頭),在價格上的確是碰觸到FF單機身的價格。
但老實說,要發揮FF機種的實力,用普通KIT鏡絕對不夠,一定要配上原廠的高階鏡頭。
如果你買了FF卻沒預算買原廠高階鏡頭,那我認為..你是浪費了那台機身。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FF的畫質,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FF的重量。即使在目前FF機身普遍做小,但是優質鏡頭體積一樣龐大,這是光學的技術問題。
M43旗艦機身所附贈的鏡頭,拿O家的em1 mark ii來說,這台相機就附上了12-40 F2.8PRO鏡頭,非常超值!!
可以說不用再買其他鏡頭,這支鏡頭已經是O家高級水準。
即使你買單機身,M43各種價格適當,大小剛好的鏡頭也任你挑選。一般消費者對於小片幅相機能接受的價格範圍,大概就是在4萬上下。因為如果再上去就已經摸到FF的邊。
這點不管是M43或者APS-C都是一樣的,兩種系統的旗艦都在5萬左右,
如果未來能在價格上跟FF有所區別,我想會有更多消費者願意使用較小片幅的系統,
這些系統已經可以給你很好的影像品質,稍微低廉的價格。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利用手上的器材,而不是一昧地買高階器材。
留言